弱激光理療儀,是一款半導體激光物理治療設備,是典型的中西醫結合的醫療儀器。產品采用雙波長(658nm的紅色光、810nm的近紅外光)弱激光,利用這兩種弱激光對人體的五大生物效應(壓強效應、熱效應、生物刺激效應、電磁效應、光化合效應),西醫細胞學理論結合中醫穴位,照射于人體,作用于細胞,激活細胞的各項活性,調整機體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使細胞恢復為正常狀態,起到治療疾病及殺菌消炎的作用。
弱激光治療具有低輸出能量、低光熱等效應,可產生某種類似超聲波、針灸等物理因子的光生物調節作用。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弱激光照射具有調整機體免疫功能、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毛發生長、神經再生、骨折愈合、抗炎、鎮痛和再生療效等,在生物學以及醫學上具有獨特的效果并在臨床醫學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弱激光治療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痛、無菌、易定位等優點,現已成為臨床上普及的一種激光治療方法,治療范圍遍及內、外、婦、兒、眼、耳、鼻、咽喉、口腔、皮膚、神經等科室。
有大量的臨床報道,弱激光對200多種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對多種急慢性癥狀,特別是對疼痛方面的治療,如激光治療頸部腰背部痛,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腕管綜合癥等等。
醫療器械國產化及進口替代是國家政策重點鼓勵的方向。對于醫療器械行業,國家密集出臺醫療器械相關的創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研發,不斷提高公立醫療機構國產醫學診療設備等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鼓勵進口替代。
為進一步強化原始創新,推動重大疾病物理治療的原創性突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擬資助“重大疾病的物理治療與調控技術”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旨在資助聚焦于磁、聲、電、光等物理療法在神經、運動、心血管、代謝與免疫系統等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原創探索性研究,為醫工結合的物理治療與調控新技術發展提供支撐。
慢性疼痛不僅僅是一種癥狀,其本身就是一種疾病當前,疼痛問題已經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生活和生命質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疼痛不僅給患者個人帶來了諸如身體功能受限、焦慮、失眠、憂郁等問題,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醫療負擔。
2007年7月16日,國家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疼痛科’診療科目的通知”的重要文件(衛醫發[2007]227號),明確全國二級以上醫院設立“疼痛科”為一級診療科目。截至2020年,已經有獨立建制的疼痛科2000多個,專業疼痛醫生2萬余人,但需要承擔管理的慢痛患者有近3億人。而美國1.5萬名疼痛??漆t生,僅需負擔1億慢痛患者的管理。當前我國疼痛管理領域醫生數量嚴重不足,疼痛??频陌l展在接下來的十年仍需快速推進。
集合658nm紅光和810nm紅外光于一體,根據不同部位,使用相適應的波長激光進行照射;
16通道光纖輸出,8路紅光和8路紅外光,可按照中醫經脈和穴位理論,實現一次性多穴位同時照射,痛點緩解和經脈疏通。并采用激光耦合光纖技術,能量幾乎無消耗,散射損失小
選用功率為100mW的弱激光,可直接作用于皮膚,安全性高
采用高傳導效率的光纖進行傳導,光斑直徑0.4mm,功率密度量可達80W/c㎡,近距離照射,光能損耗小,吸收更直接,生物效應強
治療方式靈活多變;照射穴位自由組合;垂直貼合深度照射;中西結合應用廣泛。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更充分的發揮光效。
1968年匈牙利科學家Mester使用694nm紅寶石激光器治療小鼠皮膚腫瘤時,意外發現激光照射可以促進毛發生長,并提出弱激光治療(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的概念。
弱激光又稱為低強度、低水平激光。弱激光作用于生物組織時,不造成生物組織不可逆的損傷,但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應,對組織或機體起到調節、增強或抑制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弱激光治療可分為激光遠端照射、激光穴位照射和激光血液輻照治療三種。它是應用不同波長的激光,選擇不同的輸出功率和照射方法作用于人體,有針對性地治療不同疾病,達到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目的。
通過深層次刺激細胞,使線粒體的過氧化酶活性增加,可以增加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糖元含量、蛋白合成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釋放細胞因子和干擾素,加強細胞的活性及變形性,打開微循環,促進血管的擴張,解除毛細血管和側支血管的阻塞;同時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1、增加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
2、改變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
3、誘導轉錄因子
4、平衡細胞能量代謝
5、增加細胞自身修復功能
6、抑制炎癥/水腫/疼痛
激光會產生微弱的壓強,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脂,改善睡眠,調節血壓。
激光照射產生微弱的熱量,可以加強血流速度,促進血液循環。
刺激細胞及神經系統,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平衡陰陽,達到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用。
激光波產生磁場,恢復細胞的正常電位差,增強變形能力,攜氧能力,可以改變細胞的聚糖性,降低血糖的含氧量,讓聚積成簇的紅細胞分散游離。
促進細胞及DNA分子的化合及聚合反應,增強細胞活性,改變細胞功能,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一類:多采用紅外燈泡或紅外光燈泡,發射熱度高,安全性差,這部分不是激光儀器;二類:采用LED或LD光源,相干性弱,單色性差,其中LED發出的光不是激光;三類:采用LD光源+單根光纖,雖然是激光,但仍為遠端照射,一般諧振腔短,采用風扇制冷,導致光譜寬度大,準確度差,輸出不穩定。本產品采用高性能半導體激光(DFB)發射器,融合了溫控技術和校準系統等,光譜寬度精準穩定,能量輸出保持恒定,主要依靠光化、電磁和生物效應,作用力更強
傳統產品一般只配有一種波長的光源,如紅光或紅外光,光譜寬度±10nm-20nm。單光源作用力小,療效有限。本產品采用雙波長設計,融合了紅光和紅外光的治療治作用,光譜寬度±5nm,治療效果更佳。
傳統產品輸出端只有一個,多采用遠端照射,只能進行單部位或單穴位照射,治療部位有限。本產品采用光纖導出,多達16通道輸出端,可一次性照射多個部位或多個穴位,可形成對機體的整體治療方案,增強機體綜合免疫能力,治療效果更明顯。
遠端照射中,光斑較大,受環境干擾強,折射、漫反射較多,能量損耗大,對機體的穿透力有限,只能作用于機體表面。本產品采用近距離直角照射,能量集中,損耗小,穿透力深,適用于對機體的深層組織治療,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選用功率為100mW的低能量激光,采用四檔位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皮膚和人體差異等因素,適合更多患者和病種使用,使用時功率從低到高,逐漸增加強度,充分考慮了人體的耐受性和差異化,并增加了校準和安全準置,操作更加準確和便捷。
使用16支“激光針”,結合中醫經絡、穴位的治療理念,分別照射于人體多個經絡及穴位點,可形成對機體的整體治療方案。
使用“百變固定器”,針對患者病灶處及痛點位置,有針對性地進行局部區域照射。
使用方法:取穴太陽、印堂、攢竹、百會、風池、外關、率谷及阿是穴,選取658nm波長的光,輸出功率30~50mW,每日1次,每穴照射10~15min,15次為1個療程。
使用方法:取穴太陽、陽白、下關、頰車、地倉,選取658nm波長的光,輸出功率30~50mW,每日1次,每穴照射10~15min,7~10次為1個療程。
我們自2021年8月以來,采光者弱激光理療儀臨床療效評價在山西白求恩醫院疼痛科、山西省中醫院康復科、長沙老年康復醫院、太原采光者健康體驗中心共治療139例病患。治療中用 810nm(紅外)、658nm(紅光)波長輸出端進行直接接觸點狀照射,輸出功率100mW(紅光)、60mW(紅外),功率密度 3.8W/cm2 ,連續照射,16輸出端,時間 300~ 1200秒/點,每日1次,每次照射15-20 分鐘,10~15次為 1 療程。139例患者中,顯效率為 45.3%(63/139),總有效率為90.6%(126/139),無效率為 9.4%(9/139),病例無不良反應,分析無效的病例均為未完成10次治療,治療中未同時使用其他治療。山西白求恩醫院本組病例 57例中,依據痛點范圍大小而進行點狀或片狀半導體激光照射,顯效率為 29.8%(17/57),總有效率為87.7%(50/57),無效率為 12.3%(7/57)。38例病例在山西省中醫院弱激光治療,顯效率為 60.5%(23/38),總有效率為97.4%(37/38),無效率為2.6%(1/38),無不良反應報告。
所有病例有效率87.7%,病例無不良反應,治療期間未使用其他治療方法,我們認為單獨用采光者半導體理療儀輔助治療疼痛有效,由于我們的試驗時間短,沒有遠期治療效果分析,而且有些病的病例數較少,所以在以后的臨床試驗中仍需要進一步驗證,總之,義云弱激光半導體理療儀治療疼痛安全、有效。
山西義云生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總部位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學府園區厚康醫療產業園F座北10層。公司以“應用科技,傳遞光和健康”為愿景,聚焦于弱激光技術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主要開展生物激光技術、醫美激光設備、康復激光設備、半導體激光器及相關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
公司成立之后,依靠自身力量,采用國際成熟、先進的耦合激光技術,結合傳統中醫穴位、經絡手法,利用半導體激光及光纖傳導介質,自主成功研發激光類高新技術產品——弱激光理療儀。
公司與西安交大基礎醫學院開展理論研究、與山西省中醫研究院、山西白求恩醫院、長沙老年康復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臨床驗證等,已取得積極成效。公司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25個專利,其中發明型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外觀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2項,截止2021年12月中旬已取得13項專利。